成功的vegan飲食關鍵在於 1. 知識 2. 信念 3. 執行力
不吃*: 肉、海鮮、乳製品、蛋 (蛋製品)
可吃: 五辛 (蔥、蒜、韭菜、蕎、興渠)、蔬菜水果、堅果類、豆類、菇類、海藻類
Vegan一詞由英國動物權利提倡者Donald Watson於1944年提出。可以當作形容詞以及名詞使用,例如: Vegan food (形容詞)、She/He's vegan (形容詞)、I'm a strict vegan (名詞)。
*許多vegan也不吃蜂蜜,不用皮製品,以及任何含動物性成分的日常用品、保養品等等。
14天挑戰是一個【體驗】的活動,對於蜂蜜,以及其他生活用品沒有特別限制。
基於環境污染以及人道因素,我們將奶、蛋排除在外。
各種食材的碳排放量可以參考這裡 。
vegan飲食如果沒有注意營養,確實有可能會缺乏營養,以下幾種營養素要多注意: 蛋白質、鈣質、鐵質與維生素B12的攝取。
蛋白質如何攝取: 顛覆你的觀念!你真的知道怎麼吃蛋白質?、高蛋白植物奶、營養師,這個蛋白質高嗎?
鈣質如何攝取: 高鈣食材、與牛奶比較鈣含量、各種植物奶的鈣質含量
鐵質如何攝取: 想捐血,血紅素卻過低?、素食腎友,如何補鐵 (拉到下面看1C 3酸)、女性素食者該如何避免缺鐵?
維生素B12如何攝取: B12攝取指南、素食者是否應該以藻類當作維生素B12來源?、含有B12的植物奶
營養不良 (malnutrition) 可分為兩種: 1. 營養過剩 (overnutrition) 、2. 營養不足 (undernutrition)
台灣19歲以上的人口,有將近一半是過重或肥胖的 (營養過剩 overnutrition),雖然吃很多,卻缺乏維生素、礦物質 (台灣有90%以上的人口缺鈣)。不管哪一種飲食,沒有營養概念,都是不健康的。
均衡的Vegan飲食要貧血其實有點困難。
Vegan貧血個案,通常都是因為長期外食,沒有注意到食材的挑選導致貧血。
貧血又分很多種,最常看到的是缺鐵性貧血與缺乏B12的貧血,這兩種營養素的攝取方式,請參考:
鐵質如何攝取: 想捐血,血紅素卻過低?、素食腎友,如何補鐵 (拉到下面看1C 3酸)、女性素食者該如何避免缺鐵?
維生素B12如何攝取: B12攝取指南、素食者是否應該以藻類當作維生素B12來源?、含有B12的植物奶
嚴重貧血需要高劑量的鐵劑或維生素B12幫您加速復原,若懷疑自己嚴重貧血,建議找家醫科醫師幫忙安排抽血診斷。
只要吃足份量,沒有吃蛋、魚、肉,也能滿足身體的蛋白質需求。另外,許多國家的飲食指南,都會建議優先從豆類獲取蛋白質 (美國、加拿大、台灣、英國),因為豆類不含膽固醇,只含非常微量的飽和脂肪,加上又有纖維質,對於想要維持體態的年輕人來說,是蛋白質首選~!
蛋白質如何攝取: 顛覆你的觀念!你真的知道怎麼吃蛋白質?、高蛋白植物奶、營養師,這個蛋白質高嗎?
雞蛋 (膽固醇) 的爭議: 吃蛋真的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?、重現江湖:雞蛋的爭議
台灣有80%以上的人口無法消化乳糖,常見到的症狀就是脹氣、拉肚子,因此牛奶並不是最適合補充鈣質的食材。另外,在飲料中的咖啡因、單寧酸也會抑制鈣質的吸收,所以拿鐵、奶茶不是最佳的鈣質來源。
國民營養調查顯示,台灣90%以上的成人鈣質攝取不足,可見大部分的人並不常單喝牛奶,而廣受年輕人喜愛的珍奶、拿鐵,對於鈣質的補充也是沒有用的喔。
有許多植物性食材的含鈣量逼近牛奶,但要注意吃這些食材的前、後1小時最好不要喝咖啡、茶類,以免它們抑制鈣質的吸收。
鈣質如何攝取: 高鈣食材、與牛奶比較鈣含量、各種植物奶的鈣質含量
長期吃素,無論有沒有吃蛋、奶,建議一定要補充維生素B12。
維生素B12如何攝取: B12攝取指南、素食者是否應該以藻類當作維生素B12來源?、含有B12的植物奶
身體能儲存維生素B12,所以短期內沒有吃到維生素B12,影響不大 (例如參加14天蔬食挑戰)。如果有計畫長期成為vegan的計畫,建議一定要補充維生素B12。
維生素B12是由特定幾種細菌製造的,無論是人類或其他動物,都無法自行製造,需要從食物中攝取才能獲得。許多經濟動物的飼料中會強化維生素B12,吃進去的B12會儲存在肝臟或肌肉中,所以吃肉可以攝取到B12。蔬菜、水果、豆類是不含B12的,因此需要額外補充。
延伸閱讀: 吃素是否該補充維生素B12?、如果人類應該吃純素,為什麼植物沒有含維生素B12?
維生素B12如何攝取: B12攝取指南、素食者是否應該以藻類當作維生素B12來源?、含有B12的植物奶
因為黃豆含有大豆異黃酮,結構跟雌激素類似,所以有這樣的傳言。
但這個觀念不是那麼正確~
之所以會有男性女乳的說法,是因為國外曾有一位60歲左右的男性每日喝2800c.c.的豆漿,造成胸部出現女性特徵,但要喝到這麼多的豆漿,真的是非常罕見。
根據過去的數據,黃豆及其製品是不會影響男性賀爾蒙的,而針對老鼠的研究也不能直接套用在人類身上,因為老鼠與人類的大豆異黃酮的代謝途徑,非常不一樣。
如果你還是很擔心,想一想很多嬰兒是喝黃豆配方奶長大的 (因為無法哺乳,或是對牛奶過敏),從未有研究發現這些小baby,因為喝了黃豆配方奶而有賀爾蒙異常的現象~ 所以不要再嚇自己囉!
黃豆含大豆異黃酮,它的結構類似雌激素,因此被認為跟雌激素有同樣的作用,在老鼠實驗曾發現大豆異黃酮會刺激乳房癌細胞分裂,但是後來經證實,人類跟老鼠的代謝途徑是不一樣的,許多大型的追蹤研究,例如上海乳癌世代追蹤研究,他們發現青少年時期吃越多黃豆及其製品,未來比較不容易罹患乳癌。
延伸閱讀: 植物性飲食可降低乳癌風險嗎?
大部分小吃、餐廳的食物的確過油,鹽分、糖分過高,即便是素食的也不一定健康。但是外食一直是台灣最盛行的生活習慣,因為台灣人工與物價低廉,加上工時時間很長,沒有時間烹飪的人,最後都會選擇用買的。長期下來,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,熱量過高,漸漸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 (肥胖、三高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等)。
另外,外食常使用的塑膠袋、塑膠容器,除了汙染環境,也使得我們國人攝取到過多的塑化劑,增加癌症的風險。
可參考我們好上手的食譜,開始練習一些基礎烹飪技巧。
飲食中的普林,是引發痛風的重要因子。很多人因為聽說香菇、黃豆會引發痛風而不敢吃,其實普林分很多種,植物性的普林是比較容易代謝的,因此它們的危險性不如肉類、海鮮高。
延伸閱讀: 痛風患者照樣可吃香菇、黃豆
常聽說菠菜+豆腐會造成結石,因為菠菜有草酸,會與豆腐中的鈣質結合造成結石,真的會這樣嗎?
答案是不會喔!!!!
當這兩種食物一起吃下肚子以後,菠菜中的草酸會與豆腐中的鈣結合,然後隨著糞便排出~
反之,如果單吃菠菜,沒有吃豆腐,草酸就有機會進入體內循環中,跟身體的鈣離子結合,提升結石的風險~
所以說,豆腐裡的鈣,其實是幫了我們一把,避免草酸被吸收,隨著糞便排出去,降低結石的風險!!
改變飲食方式,蔬菜水果吃比較多,造成脹氣是正常的喔!
脹氣是因為吃下比平常更多的纖維質或果糖,腸胃一下子無法適應,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豆類含有寡糖,經由腸道菌分解後產生的氣體。
有研究發現,吃豆類或喝豆漿容易脹氣的人,持續2~3週後症狀就會緩解了。
其他解決方法: 吃素後容易脹氣、排氣! 該怎麼辦?
Omega-3是必需脂肪酸,一定要從食物中攝取,常見Omega-3的食物包括亞麻仁籽、核桃、奇亞籽。多吃Omega-3可以抗發炎,像是很多過敏症狀、嘴破、長痘痘都是發炎反應。
身體其實可以自行從Omega-3製造出DHA、EPA,但前提是Omega-6不能吃太多,可怕的是,外食所用的植物油充滿了Omega-6,如果沒有刻意補充Omega-3,幾乎無法從外食獲得。
如果想要直接攝取到DHA、EPA 可以從海藻油補充劑中攝取。